〔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

undefined

 

1960年代起,台灣大力推動都市計畫,因取得公設地經費不足,就透過「市地重劃」開發,不少農地變更為住商用地,政府再從中取得公設用地;但土地改革協會理事長卓輝華直言,台灣很多新興重劃區早在1990年代就規劃完成,但整體開發進度相對緩慢,區域內還是看到大量閒置空地,不少重劃區土地利用程度僅五到六成。

卓輝華指出,市地重劃目的除讓政府取得公設地外,主要是舊市區可開發區域少,得往外圍擴展都市計畫,透過市地重劃打造一個新興發展區域,並與舊市區產生連結;因重劃區土地資源多,在房市榮景時,房價容易被追捧,但遇到房市修正時,也因為土地、新屋供給多,下跌幅度也大過舊市區。

他舉例,北市信義計畫區、台中市七期重劃區、高雄市農十六特區等,就算開發時程短則近二十年、長者超過三十年,區域內仍可看到閒置空地,甚至台中與高雄不少重劃區土地利用僅五到六成。

市地重劃是指,依照都市計畫規劃內容,將一定區域內,畸零細碎不整的土地,加以重新整理、交換分合,並興建公共設施,使成為大小適宜、形狀方整,然後按原有位次分配予原土地所有權人;範圍內道路、溝渠、兒童遊樂場、鄰里公園等公共設施及工程費用,由參加重劃土地的所有權人按其土地受益比例共同負擔。

根據內政部地政司統計,到去年底,全台各縣市透過「市地重劃」區數累積達992區,總面積16516公頃,相當於0.6個台北市大小、超過108個信義計畫區,扣除公設地面積後,可供建築用地面積達10613公頃,因而創造不少一夜致富的地主。六都以高雄及台中重劃面積最大,兩都合計重劃面積廣達七千公頃、約270個北市大安森林公園;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郭國任表示,雖然重劃區內土地開發得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成熟階段,近幾年來部分縣市重劃區已明顯過多,且因不具特色,甚至造成互相排擠的負面效果,不僅土地利用效率不高,還助漲助跌房價。區內閒置土地到處可見,加上這波房市循環高峰期已過,各縣市政府不宜再推動市地重劃,造成市場供需更加失衡。

 

現有用地 可再容納近650萬人

六都除雙北市的重劃區分別為五十二、五十四個外,其他四都均超過百個。以高雄市數量、面積最多,達190個、3867公頃,是六都之最、也是全國之最;重劃區數第二多的是桃園市,計152個,其次是台南市的127個;重劃面積第二高的是台中市的3251公頃。

土地改革協會理事長卓輝華分析,台灣並不缺建地,到2015年底全國已實行都市計畫面積達48萬2536公頃,相當於1.77個台北市大小,占全國面積的13.33%,可容納計畫人口數為2524萬6000人;但實際上全國都市計畫區內現在人口數僅有1875萬7000人,是計畫容納人口數的74.3%;也就是說就算未來不再開發新的重劃區,都市計畫內可建築用地足以再容納將近650萬人口。

 

原文出處

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business/paper/1161151

http://m.ltn.com.tw/news/business/paper/1161152

arrow
arrow

    永慶不動產桑敬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